大家一起来找找:第九行星

时间:2018-04-10 15:03:26  阅读:7129+ 出处:本站原创 作者:马雪阳 责任编辑:马雪阳

昨天 我们给大家报道了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关于重新定义行星的建议。被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的冥王星可能成为行星。不过今天我们还是按照老规矩来定义行星。我们一直相信第九颗行星是存在的,因为科学家对海王星、冥王星及其周边天体运行轨道的推算。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使得其轨道平衡。最近科学家对于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又有了新的证据。因为两颗小行星偏离了既定轨道,一定是受到了某神秘星球的作用。科学家相信着就是我们猜测的第九大行星。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也希望广大爱好者参与进来,寻找第九大行星。

天文学家发现两颗改变原先运行轨道的小行星,认为它们这种变化是数百万年前神秘太阳系第九行星造成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两颗遥远天体可能曾是太阳系一个双小行星,数百万年前受神秘第九颗行星的作用力,它们分离并迁移至当前的轨道位置。

该研究报告是基于对小行星2004 VN112和2013 RF98的首次光谱观测得出的,这两颗小行星具有几乎相同的轨道,调查显示这两颗小行星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暗示它们受到一颗更大质量天体的影响,进而支持太阳系边缘潜在着一颗假设行星的观点。

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和康普顿斯大学研究人员对这两颗遥远的“极端海王星外天体(ETNOs)”进行了观测,它们环绕太阳的轨道远大于海王星,迄今总共发现21颗极端海王星外天体,但是多数仍是未解谜团。

近期研究表明,这两颗小行星的属性可通过质量大于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某颗行星进行解释,它可能与太阳的距离为数百倍地日距离,很可能与2016年科学家提出的太阳系第九行星假设相符。

这项调查研究将有助于描绘极端海王星外天体的特征,甚至有助于证实或者反驳神秘第九行星的存在。使用加纳利大型望远镜的OSIRIS光谱仪,研究人员测量了这两颗小行星的量级(例如:从地球角度观测到的亮度等级),并重新计算了小行星2013 RF98的轨道,结果显示这两颗小行星的轨道几乎完全相同,两极倾斜角度非常接近。

同时,研究人员分析了可见光谱,从而能够确定它们的成分,其中包括:小行星表面是否存在纯冰、较高处理的碳化合物,或者像与木星相关的特洛伊小行星存在的非晶形硅酸盐物质。这项研究表明,小行星2004 VN112和2013 RF98类似于其它两颗极端海王星外天体——2000 CR105和2012 VP113。

研究人员指出,所有这些天体都是用于测试太阳系第九行星存在的假设,现在看来这些小行星具有相同的起源。这项研究表明,这两颗小行星的轨道被一颗较大的星球改变,很可能就是太阳系第九行星。

研究小组进行了数千次数值模拟观测这两颗小行星的轨道轴随时间如何分离,揭晓一颗地球质量10-20倍的行星可能环绕太阳运行,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300-600个地日距离,大约500-1000万年前导致两颗小行星运行轨道发生变化。

美国宇航局正邀请公众一起参与到搜寻太阳系边缘以及临近恒星空间中可能存在的未知世界的行动中来。他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网站,叫做“后院里的世界:第九颗行星”(Backyard Worlds: Planet 9),旨在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相关的搜寻工作中来。

  该网站的技术能够将美国宇航局“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长期以来拍摄的图像自动合成为简单的视频,人们可以从这些视频图像中搜寻在天空背景中移动的天体。

  马克·库什纳(Marc Kuchner)是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也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说,在海王星和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之间只有四光年距离,而这块区域的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此前从未探索过的。因为那里的太阳光照很少,因此即便是很大的天体,也很难在可见光波段被观察到。但借助红外波段的观测,WISE探测器或许可以拍摄到我们之前未能发现的天体。WISE探测器在2010到2011年之间完成了对整个天空的巡天拍摄,从而获得了迄今最为详尽,最为精确的中红外波段巡天数据。此后这颗卫星就被暂时性的关闭了。

  而在它的初始任务完成之后,WISE在2013年被再次激活,并被授予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协助美国宇航局识别所谓“潜在有威胁的”近地小天体(NEOs),也就是那在轨道上会运动到非常靠近地球轨道附近的彗星和小行星。与此同时这一任务也被重新命名为“近地天体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NEOWISE)。此次建立的这个新网站就将使用这些数据,用于搜寻隐藏在我们太阳系边缘或更遥远空间中的未知天体。

  在2016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们宣布,由于太阳系边缘数个遥远天体的轨道显示出一种异常倾向,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尚未被探测到的未知行星的引力摄动造成的。他们将这颗未知,但可能存在的行星称之为“第九颗大行星”(Planet Nine),或者“行星X”(Planet X)。如果这所谓的“第九颗大行星”真的存在,并且它的亮度也如我们预期的话,那么在这次基于WISE数据的巡天探测中应该可以被发现。另外这样的一次搜寻工作也有可能会找到其他一些遥远的暗弱天体存在于距离太阳系不远的恒星际空间之中,比如说褐矮星。褐矮星有时候也会被称作是失败的恒星,项目组成员,来自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天文学家杰克·法赫提(Jackie Faherty)表示:“褐矮星从形式上看,其成因和恒星相似,但是它的演化过程却似乎更像一颗行星,甚至温度最低的褐矮星其实和木星更加接近,非常相似。而通过这一项目,公众将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或找到更多类似这样的奇异世界。”

  和那些更加遥远的天体不同,那些在太阳系内,或者靠近太阳系附近的天体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寻找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在WISE探测器拍摄的海量图像中进行系统的搜寻。这样的搜寻工作部分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但是有时候计算机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天空中的一些天体比较集中的区域。比如说一些明亮的恒星周围可能会出现星芒,再或者是一些噪点等等,都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的判断。而此次“后院里的世界:第九颗行星”项目将会依赖人的肉眼来进行识别,因为人的眼睛能够轻易从大量背景嘈杂中识别出真正重要的移动木目标,而自动忽略噪点等背景干扰。

  那些被参与者们标上标记的疑似目标在接下来的分析工作中将会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一旦某一个这个目标被确认是新发现的天体,那么之前标识这个天体的参与公众也将分享这一荣誉。现在已经是21世纪,而我们这一项目正在做的,正是美国科学家克莱德·汤博在上世纪1930年,也就是87年前发现冥王星的时候所做的同样的事情。这是21世纪版本的冥王星搜寻故事。

  在这个网站上,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查阅网站上数以百万计的小视频,来观察某一部分的天空是如何在数年的时间内发生变化的。项目组成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专攻WISE探测器图像分析的研究员艾伦·梅斯纳(Aaron Meisner)表示:“‘后院的世界:第九颗大行星’项目有潜力做出一些百年一遇的重大发现,并且更加令人兴奋的是,这样的发现或许有可能将是由一个普通的业余科学家发现作出的。”

  “后院里的世界:第九颗行星”项目是由美国宇航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巴尔的摩空间望远镜研究所,以及星系动物园(Zooniverse)项目组共同合作而开展的一个项目。“星系动物园”是一个由科学家,软件工程师以及教育家联合起来开发的,旨在让普通民众能够在线参与科学的项目。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